外语类课程思政设计:问题与策略

2021-1-19
2021年1月19日,我公司受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袁在成副院长的委托,有幸邀请到江西省金牌教授、教学名师廖华英教授为我们大家做讲座。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外语类课程思政设计:问题与策略”。
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外语教育不是我们要不要讨论课程思政的问题,而是应思考如何将思政课程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如何为我们的学生传递正能量,如何为国家立德树人。没有课程改革,立德树人是无力的;没有立德树人,课程改革是没有温度的。根据《纲要》精神,如何使外语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呢?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廖华英教授和各位老师同仁共同进行这期的思政对话。
开场时,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袁教授发表了讲话。袁教授讲到:外语课程的思政是我们外语人的责任,是我们外语人的初心,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大家能对课程思政有更高更好的认识,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更好的服务。
主讲嘉宾廖华英教授用《师说》中的一句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开始了今天的讲座。讲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外语类课程教学的特点,向老师们讲解了:
第一:如何做好课程思政准备。廖教授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课程思政的内涵;2、高校大学生的成长年龄阶段(18—22岁)是其一生价值观的塑造期;3、认识到“教育者先受教育”(教书育人);4、学习文件精神;5、学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明确人才培养目标;7、对课程或授课章节应有整体思政思路(重要思政点);8、积累丰富的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9、责任和信心。
第二:外语类思政课程的主要特点:1、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瓶颈;2、外语类思政课程的侧重点;
第三:外语类思政课程的主要问题:1、是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做课程思政;2、思政点与知识点的比例关系;3、如何判断哪些是重要思政点;
第四:外语类课程思政设计方法、策略以及建议:1、整体设计;2、章节思政元素的呈现问题,每篇课文的思政点不能太多(一般聚焦主要的思政点);3、如何导入;4、小结的重要性;5、课后的任务布置;6、如何润物细无声。
讲座中,廖教授旁征博引,从韩愈的《师说》到孟母三迁的典故,从西方的莎士比亚到中国的汤显祖,以本次讲座为载体为老师们奉献了一场鲜活的外语类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对于外语课程而言,“立德树人”就是要把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摆在首位,同时传承世界的优秀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切实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廖教授从如何为思政做准备;外语类课程思政特点以及外语类课程思政的主要问题这3个方面娓娓道来,有思路、有方法、有收获、有温度,满满的干货,深深的感动。非常感谢廖教授的分享,同时也感谢各位与会老师们的支持和信任。
廖教授的讲座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学研汇智将会更加积极努力地为大家献上更多精彩的外语教育分享。